川南在線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10
李老伯一直沒有什么毛病,就是膽囊里有個小小的息肉,大概5mm×3mm,已經長了三、四年了,也沒啥不舒服,就一直也沒復查。
近日,李老伯女兒給他給辦了個體檢套餐。李老伯在檢查的時候特意讓彩超醫(yī)生重點看看自己的膽囊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膽囊上原先的小息肉變成了20mm×15mm,并且還發(fā)現(xiàn)息肉里有血流信號。
肝膽胰外科主任陸昌友教授醫(yī)生查看其彩超報告后,立刻安排他住院并為其實施了膽囊切除術。最終病理結果為“膽囊粘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局灶癌變”。
大家都知道膽囊癌是癌中之王,令人聞風喪膽。李老伯一家人嚇了一身汗,悔不當初,如果按時復查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變化,對癥治療,估計就不會癌變了。
醫(yī)學指導
陸昌友
教授
主任醫(yī)師
肝膽胰外科主任
擅長診治肝癌、肝血管瘤、肝內外膽管結石、肝門部膽管癌、膽囊癌、胰腺癌、重癥胰腺炎等肝膽胰外科復雜疑難病癥。率先開展單孔腹腔鏡肝切除、膽囊切除術等多種手術。擅長全腹腔鏡下(精準解剖性肝切除、膽管癌及膽囊癌根治術、胰十二指腸切除術)等高難度微創(chuàng)手術。
城北門診時間:周三上午
01什么是膽囊息肉呢
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,早期癥狀并不明顯,往往在體檢時發(fā)現(xiàn)。少數患者可出現(xiàn)上腹疼痛、消化不良等不適。息肉大小不一,可能為良性或惡性。
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對膽囊息肉缺乏了解而延誤治療,往往在出現(xiàn)癥狀時已發(fā)展到晚期。
02什么樣的膽囊息肉會有癌變傾向?
由于膽囊息肉樣病變多數是非腫瘤性的或者是良性的,比如膽固醇性息肉(約占85%左右)。這種息肉一般較小且增長緩慢,所以很多人得了膽囊息肉樣病變總認為都是良性的,可以不用理會。
但其實,如果膽囊息肉增長迅速則存在癌變的可能。所以發(fā)現(xiàn)有膽囊息肉不可以不理會任由其發(fā)展。
03膽囊息肉都需要手術嗎?
首先發(fā)現(xiàn)膽囊息肉不要慌,正如前面所說的大部分息肉都是非腫瘤性或者是良性的,短時期不會發(fā)生惡性變,但是需要觀察膽囊息肉樣病變的形態(tài)、大小、蒂的粗細、基底的寬窄,全是需要進行彩超檢查來觀察的。
◆息肉超過1厘米,不論有沒有膽囊癌高風險因素,必須進行手術干預;
◆如果息肉在6毫米到1厘米之間,沒有明顯癥狀但有膽囊癌高風險因素,或者有明顯的臨床癥狀,建議積極手術干預;
◆如果有得膽囊癌的高風險因素,但是息肉<6毫米,或者說沒有膽囊癌的風險時,則建議定期復查B超觀察。
膽囊彩超在診斷息肉及判斷膽囊息肉有無惡性傾向方面發(fā)揮著不可多得的作用。
04什么是超聲造影?
超聲造影是通過靜脈注入聲學造影劑如聲諾維等,增強組織器官或腫瘤內部的微細血流顯像的一項技術。
聲學造影劑是微米級的微氣泡,它不含碘油,并且是通過呼吸排出體外,不通過腎臟代謝,非常安全。
超聲造影有助于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血供情況,造影劑灌注時相有助于息肉樣病變良惡性的鑒別,快進快退表明惡性傾向,達峰時蜂窩樣回聲是惡性的特征。
05膽囊癌的高風險人群
(1)年齡大于50歲;
(2)原發(fā)性硬化性膽管炎;
(3)無蒂息肉(包括膽囊壁增厚>4毫米);
(4)有膽囊癌家族史。
06膽囊癌的預防
雖然發(fā)現(xiàn)膽囊癌的手段很多
但預防仍是關鍵
膽囊息肉的患者和潛在患者,一定要高度重視膽囊癌的影像學篩查,并在醫(yī)生的建議下積極進行干預性治療。建議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進行體檢和篩查,同時注意飲食健康、保持規(guī)律的生活作息等。
對于復查B超的時間,可以采取以下建議:
1. <6毫米,沒有膽囊癌高風險因素:每一年至少復查一次;
2. <6毫米,有膽囊癌高風險因素:每三個月至半年復查一次,最長不超過半年;
3. ≥6毫米,但<1厘米,沒有膽囊癌高風險因素:每三個月至半年復查一次,最長不超過半年;
4. ≥6毫米,<1厘米,有膽囊癌高風險因素;或者≥1厘米:考慮積極手術干預。
5. 如果醫(yī)生有相應的安排,則需要聽取醫(yī)生的建議進行復查。
(來源:西南醫(yī)科大學附屬中醫(yī)醫(yī)院)
編輯:肖昂
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
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