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南在線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6-22
小夏至 盛夏始
“夏至”是夏季的第四個節(jié)氣,此時氣溫逐漸上升,暑氣易耗傷人體津氣,易出現(xiàn)疲倦,胃腸道功能減弱、食欲欠佳,外感等情況。此時養(yǎng)生要點如下:
養(yǎng)生要點 起居養(yǎng)生
要早睡早起,又因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,中午宜午休一會兒,一般在半小時內為宜,對恢復體力、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。
同時,要勤洗澡,保持皮膚清潔衛(wèi)生,注意預防中暑、腮腺炎、水痘等疾病。此時天氣炎熱,切記不可過度貪涼,久吹空調、風扇等,謹防邪氣入體導致疾病。
飲食養(yǎng)生
飲食調養(yǎng)宜以清補為主,宜食用新鮮蔬果、豆類制品,如苦瓜、綠豆、綠茶等,忌食辛辣油膩之品,如羊肉、牛肉、辣椒、蔥等。我國民間有“冬至餛鈍夏至面”、“吃過夏至面,一天短一線”等說法,因小麥味甘,性涼,具有養(yǎng)心安神,除熱止渴的功效,有利于清解暑熱,符合夏至后的時令特點。
進補食譜
夏至養(yǎng)生需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,注意保護陽氣,順應自然界的變化,飲食調節(jié)上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補心。
枸杞滑溜里脊片
原料:豬里脊肉250g,枸杞子50g,水發(fā)木耳、水發(fā)筍片、豌豆各30g,1個雞蛋的蛋清,調料適量。
制作:
將枸杞子分2份,一份加水煮,提取枸杞子濃縮汁約25mL,另一份洗凈蒸熟;
豬里脊肉抽去白筋切成片,用蛋清、水淀粉、食鹽拌勻漿好,投入熱油中,待滑透撈出瀝油。
鍋內油熱時放入木耳、筍片和豌豆、蔥、姜、蒜、香醋、料酒、食鹽翻炒片刻,加入熟枸杞子、肉片、枸杞子濃縮汁和清湯,翻炒片刻即成。
功效:養(yǎng)心安神。
蘆筍排骨
原料:蘆筍300g,豬小排250g,黨參15g,白術、茯苓各10g,甘草2g,精鹽適量。
制作:
將黨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用2杯水以小火熬至剩1杯時,過濾取藥汁備用;
豬小排洗凈切小塊,入沸水汆燙備用;蘆筍削皮洗凈,切小段。
在瓦罐中放入蘆筍段和豬小排塊,倒入藥汁和適量水,放入另一鍋中隔水蒸熟后再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此菜能清暑益氣、健脾開胃,適合夏天身倦不思飲食時食用。
黃芪銀花粥
原料:生黃芪10g,金銀花10g,粳米50g。
制作:生黃芪、金銀花洗凈瀝干,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中,扎緊,放入砂鍋內,加適量水,煮沸約20分鐘,將紗布袋及藥渣撈去。將粳米淘洗凈,放入藥汁中,小火煮熟成粥即可。
功效:此粥能清暑熱、解濕毒。夏季發(fā)熱、四肢倦怠、惡心厭食者可選用此膳。
運動養(yǎng)生
此時運動應避免高強度運動,忌大熱、大汗,宜慢跑、快走等運動,運動后注意補充水分,飲用溫開水為宜。由于天氣炎熱,汗出較多,衣著應以棉、麻制品為佳,利于汗液排泄。
情志養(yǎng)生
夏至天氣炎熱,心火較盛,宜凝神靜氣,不可大怒,請保持愉悅心情,適當疏泄不良情緒。
參考書目:
1.馬烈光,蔣力生.中醫(yī)養(yǎng)生學[M].北京:中國中醫(yī)藥出版社,2016.7(2018.11重?。?/span>
2.華聲.夏至進補食譜[J].東方食療與保健,2008(6):53-56.
(來源:健康西南)
編輯:李永鑫
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
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