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南在線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23
5月21日,辛柏青發(fā)布妻子朱媛媛去世訃告,“媛媛于2025年5月17日上午11點39分,永遠地離開了我們。在與癌癥抗爭的近五年時間里她并沒有悲觀消沉,依然堅定、自信地面對困難。”
演員朱媛媛抗癌近五年后去世,“抗癌5年是個坎兒”的說法靠譜嗎?為何醫(yī)學常用“5年生存率”評估癌癥治療?
小編聽說過“癌癥病人只要挨過五年,大概率和正常人一樣”,臨床上評估癌癥預后主要就一個數據,那就是五年生存率。五年生存率越高,說明預后越好。同時如果腫瘤切除后,五年沒有復發(fā),一般認為這個癌癥臨床治愈了,這個病人就可以等同于正常普通人。
那為什么醫(yī)院都認可五年生存率這個指標呢?
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:
臨床大數據顯示,約80%的實體瘤復發(fā)發(fā)生在術后2-3年內,90%以上在5年內出現,極少部分出現在五年后,比如乳腺癌,激素受體陽性患者約50%的復發(fā)發(fā)生在5年后,但這屬于個例。
經過5年觀察期后,多數癌癥生存曲線趨于平緩。意思是癌癥五年內沒有復發(fā),十年,二十年也能活的好好的,例如甲狀腺乳頭狀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8%,十年生存率也接近這個數字。
手術只能切除肉眼看得到的癌癥,但仍有一些微小殘留病灶,術后殘留的<100μm微小病灶需要2-5年時間增殖到臨床可檢測尺寸。也就是說,即使還殘留微小病灶,五年內也能檢查出來,五年后沒腫瘤冒出來,那就說明手術后基本上沒有殘留微小病灶。
腫瘤病人5年后復發(fā)風險降至<10%(比普通人群患病概率更低),進行醫(yī)療干預,成本就太高了,沒必要。經過系統性治療后的身體,已經建立免疫監(jiān)視(如T細胞記憶庫)和器官功能代償儲備,形成新的生理穩(wěn)態(tài)。
所以,對于癌癥患者而言,五年是一個合適的時間,只要保持信心挨過五年,大概率和正常人一樣。
正確認識卵巢癌,揭開“沉默”的面紗
卵巢,是位于女性盆腔內的一對扁卵圓形器官,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,肩負著生育的重任—排卵,還是生產女性性激素的“兵工廠”。
卵巢癌是指發(fā)生在卵巢上的惡性腫瘤,死亡率高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,被稱為“婦癌之王”,亦被稱為“沉默的殺手”。其惡名主要源于卵巢癌“三個70%”的特點:
隱匿性強:
70%的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!
復發(fā)率高:
70%的患者初次治療后三年內復發(fā)!
預后較差:
70%的患者無法跨越5年生存期!
卵巢癌需警惕的癥狀
卵巢癌早期癥狀不顯著,極易被忽略,以致70%的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。雖然它善于偽裝,但如果平時能細心觀察,身體一些細微的變化還是能夠提前察覺到。以下四大危險信號應警惕卵巢癌的發(fā)生:
反復腹脹、腹痛,納差、乏力
突然腹圍增大、體重驟減
絕經后不規(guī)則陰道出血、月經紊亂
尿頻、尿急、腰痛、性交痛
卵巢癌高危人群
年齡因素:
隨著年齡的增長,患卵巢癌的風險越來越高,50歲到79歲左右的女性是卵巢癌最高發(fā)的人群。
遺傳和家族因素:
1、BRCA1/BRCA2基因突變:顯著增加卵巢癌風險(BRCA1突變者風險達40-60%)。
2、家族史:直系親屬患卵巢癌、乳腺癌或前列腺癌,風險升高2-3倍。
3、林奇綜合征:遺傳性疾病,卵巢癌風險增加8-12倍。
生殖與激素因素:
1、未生育或不孕:未生育女性風險比生育者高1.5-2倍。
2、月經周期長:初潮早(<12歲)或絕經晚(>50歲)。
3、長期激素替代治療:單一雌激素治療超過5年可能增加風險。
不良生活習慣:
吸煙、高脂飲食、肥胖、心理壓力大、 熬夜等,都可能誘發(fā)卵巢癌的發(fā)生。
環(huán)境因素:
長期接觸石棉、滑石粉、電離輻射等可能誘發(fā)卵巢癌的發(fā)生。
卵巢癌篩查建議
篩查對象
1、上述高危人群重點篩查;
2、普通人群:45歲以上女性建議定期關注癥狀,出現異常及時檢查。
核心篩查手段
1、腫瘤標志物檢測
CA125:最常用指標,但早期僅50%患者升高,易受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盆腔炎等干擾。
HE4(人附睪蛋白4):特異性更高,與CA125聯合檢測可提升準確性。
2、影像學檢查
經陰道超聲(TVUS):首選方法,可發(fā)現卵巢腫塊、異常血流信號。
盆腔MRI:用于鑒別腫瘤性質,評估轉移范圍。
CT/PET-CT:晚期患者評估全身轉移情況。
具體篩查建議:
普通人群
年度愛情體檢:每1-3年做婦科檢查(陰道B超+CA125抽血)
警惕身體“假動作”:持續(xù)腹脹、尿頻、吃不下?快就醫(yī)!
高危人群加碼
30歲起每年“三件套”:婦科觸診+B超+腫瘤標志物 。
基因檢測:家族中有≥2人患乳腺癌或卵巢癌,特別是攜帶BRCA1/2基因突變,提醒有血緣關系的女性進行BRCA基因檢測。
如何預防卵巢癌?
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合理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限酒、避免久坐,遠離致癌物。
適時生育
足月妊娠和母乳喂養(yǎng)可降低卵巢癌發(fā)生風險。
定期體檢
建議30歲以上女性堅持“卵巢”年檢,婦科B超或MRI等影像檢查就像“卵巢監(jiān)控攝像頭”,早發(fā)現=生存率翻倍!
基因檢測與隨訪
有家族遺傳傾向的患者應及早檢測并密切隨訪。
終極武器:預防性手術
對于已完成生育的BRCA突變攜帶者,可考慮預防性切除雙側輸卵管和卵巢,風險直降90%!
卵巢癌雖然發(fā)病隱匿、復發(fā)及病死率又極高,但是只要我們健康生活、定期體檢,及早發(fā)現,就會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!
在此,我們呼吁每一位女性都要關愛自己的身體,增強健康意識,將卵巢癌的預防融入日常生活。讓我們攜手努力,共同對抗卵巢癌,為女性的健康撐起一片澄澈明朗的天空,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綻放出最璀璨、最絢爛的光彩。
參考文獻
[1]Webb PM, Jordan SJ. Global epidemiology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. Nat Rev Clin Oncol 2024;21:389-400.
[2]《中國腫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識(2024)》
[3]《卵巢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指南》(2022年版)
[4] 盧淮武,徐冬冬,趙喜博,等.《2024 NCCN卵巢癌包括輸卵管癌及原發(fā)性腹膜癌臨床實踐指南(第1版)》解讀[J].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,2024,40(02):187-197.
(來源:西南醫(yī)科大學附屬醫(yī)院 文/文千? 圖/網絡)
編輯:李永鑫
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
其他